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之路

元描述:本文深入探讨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短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借助金融力量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足、跨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完善等。本文将深入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建议,以期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成渝双城经济圈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提升空间。

A. 初见成效:

  • 政策引领: 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为绿色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例如,《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明确了“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任务,重庆市和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也提出“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内容。
  • 平台搭建: 重庆和成都分别作为全国碳市场试点城市和交易中心,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重庆上线了全国首个“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成都年碳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
  • 绿色标准: 两地制定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标准,并组织了绿色金融机构、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的认定和评估,为绿色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产品创新: 川渝两地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例如低碳贷、碳权抵质押贷款等,并推出了“绿易贷”和“绿票通”专项支持工具。
  • 基础设施建设: 两地建设了绿色金融信息平台,实现了绿色经济信息整合共享。例如,重庆开发了“长江绿融通”系统,四川建设了“绿融蓉”平台。
  • 激励机制: 两地建立了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例如碳减排支持工具、财政贴息等,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

B. 短板与困难:

  • 产品种类不足: 川渝两地金融机构共同开发的绿色金融产品较少,特别是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绿色基金等市场发展滞后,主要依赖于绿色信贷市场。
  • 评估结果互认机制欠缺: 川渝银行之间绿色信贷项目评估结果互认机制尚未建立,阻碍了跨区域绿色金融合作的深入开展。
  • 融资风险较高: 绿色项目投资周期长、前期投资大、收益不确定性强,投资风险偏高,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限制了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投入。
  • 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市场不完善: 川渝两地一体化的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市场尚未建立,水权、排污权交易尚未实质开展,林草碳汇发展也正处在启动阶段,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不足。
  •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率低、不充分,尚未实现企业环境信息系统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对接。

C.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短板和困难,成渝双城经济圈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动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1.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

  • 推动“绿融蓉”与“长江绿融通”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市场规则统一、交易平台链接、交易产品互认。
  • 探索绿色企业(项目)库互通互认,统一圈内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实现绿色项目识别认定、绿色融资对接监测、环境效益精准测算的一体化。

2. 鼓励银行建立联合授信机制,创新绿色信贷产品

  • 深化“政企银担”合作,鼓励圈内银行建立联合授信机制,支持地方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大银行设立绿色信贷事业部、绿色支行等。
  • 以建设能够自动识别项目绿色属性的银行信贷系统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项目识别的数字化、自动化体系。
  • 探索加大“绿色”作为“资产”在信贷抵质押、担保中的占比,实现生态资产向资本的转化、增值。
  • 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大力发展能效信贷、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环境权益抵质押绿色信贷业务。

3. 推动绿色融资渠道多元化

  • 逐步提升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在绿色融资中的地位,实现融资渠道、方式的多元化。
  • 强化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的联动机制,为绿色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4. 探索绿色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 加快川渝两地企业融资抵质押品和征信信息互认,鼓励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风险分担。
  • 探索在川渝两地建立联合风险基金,健全再担保体系,可以通过设立绿色项目风险分担补偿基金、财政支持担保机构运作、发展绿色信贷保证保险等方式为绿色项目融资提供增信功能。

5. 强化绿色保险的保障和投资功能

  • 实行企业、环保部门、保险机构与信贷机构联动,将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情况与其环境评估结果、获取绿色信贷的资质挂钩。
  • 通过绿色保险股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或通过保险资产配置优化,在投资管理中实施绿色经济方案。

6. 联动加快绿色资本市场壮大

  • 支持川渝两地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各类债券,积极发行市级政府绿色债券。
  • 实行绿色项目投贷联动,优先推荐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绿色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
  • 支持绿色资产证券化,支持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探索发行绿色彩票。

7. 协同推动环境资源市场成长

  • 以川渝两地碳减排、林草碳汇、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合作为突破口,推动重庆“碳惠通”与成都“碳惠天府”建立合作机制,逐步统一碳核算标准,建立碳账户,实现圈内碳普惠互认和对接。
  • 逐步实行碳配额、用能权交易企业扩面增量,探索水权、林草碳汇、排污权合作交易,提升交易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性,扩大交易规模,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支持成都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点地区,支持天府新区申建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域。

8. 加大财金互动力度,创新财税支持方式

  • 加大川渝两地财金互动力度,创新财税支持方式,更多地采取财政贴息、奖补、配套、融资担保、政府绿色采购、再保险、差别化准备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绿色产业项目投入。
  • 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动员、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绿色产业项目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以各级财政投入启动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成立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效应,投入绿色经济领域。
  • 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进一步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的支持力度。

绿色金融: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协同发展,深化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将为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1. 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存在哪些挑战?

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主要面临以下挑战: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足,跨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完善,绿色项目融资风险较高,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市场不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2. 如何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风险高的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风险基金、发展绿色信贷保证保险等方式,为绿色项目融资提供增信功能,降低融资风险。

3. 如何推动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市场发展?

可以通过统一碳核算标准、建立碳账户、实行碳配额、用能权交易企业扩面增量、探索水权、林草碳汇、排污权合作交易等方式,提升交易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性,扩大交易规模,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4. 如何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建立企业环境信息系统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对接机制,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率和透明度。

5. 如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可以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实行财政贴息、奖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绿色产业项目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 如何评价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评估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金融机构参与度、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项目融资规模、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市场活跃度等指标,综合评价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结论:

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协同发展将为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合作,完善政策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交易机制,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繁荣发展,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